己亥中秋偕社中诸子登元魁塔会被饮文昌阁笙歌备奏群英咸集赋以纪之 其七

东山何处最崔嵬,片石峰头眼界开。
地僻幸无尘客到,罍空喜有酒人来。
衰年每感逢秋至,快饮何妨戴月回。
我欲从游赤松后,丹炉几转许成胎。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群文人中秋登高、饮酒作乐的雅集场景,充满洒脱豪迈的江湖气。

首联"东山何处最崔嵬,片石峰头眼界开"用大白话来说就是:我们爬上东山最高的石头峰顶,顿时视野开阔。这里通过登高望远的场景,暗示了文人雅士超脱世俗的心境。

颔联"地僻幸无尘客到,罍空喜有酒人来"很有意思:这地方偏僻真好,没有俗人打扰;酒坛子空了也不怕,反正有爱喝酒的朋友会带酒来。这两句活画出文人聚会时"酒逢知己千杯少"的痛快。

颈联"衰年每感逢秋至,快饮何妨戴月回"带着几分感慨:年纪大了总对秋天特别敏感,但有什么关系呢?喝得尽兴了,哪怕顶着月光夜归也开心。这里既有岁月流逝的淡淡忧伤,更有及时行乐的豁达。

尾联"我欲从游赤松后,丹炉几转许成胎"用了修仙的典故:我想跟着仙人赤松子云游,不知道炼丹炉转几次才能得道啊?这其实是借修仙表达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把整场聚会升华成精神超脱的象征。

全诗妙在把一次普通的喝酒聚会写得仙气飘飘——俗世的酒杯碰撞声里,藏着文人心中那片远离尘嚣的山水。最打动人心的,是这群头发渐白的中年人,在中秋月下依然保持着少年般的诗酒风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