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

珍重长筵桦烛迟,闲情收拾付红丝。
懒教夜半求如愿,笑看灯前拜阿宜。
一辈晨昏莱子梦,两年兄弟杜陵诗。
无多残腊堂堂去,又耐寒风著意吹。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除夕之夜的温馨场景和复杂心境,语言平实却充满生活气息。

前两句写除夕守岁的场景:珍视这顿年夜饭,桦木蜡烛慢慢燃烧着。诗人收拾起平日闲情,把心愿寄托在红丝线上(古人除夕有系红丝祈福的习俗)。这里用"桦烛迟"的细节,生动表现出守岁时光的缓慢流逝。

中间四句展现家庭温情:诗人懒得像古人那样半夜祈求"如愿神"(古代传说中除夕显灵的神仙),而是笑着看孩子们在灯前行礼拜年。用"莱子梦"(老莱子七十岁还扮小孩逗父母开心的典故)形容自己像孩子一样陪伴父母,用"杜陵诗"(杜甫思念兄弟的诗)暗指兄弟团聚的珍贵。这两年与兄弟共度的时光,就像杜甫诗中描写的那样充满手足之情。

最后两句写时光感悟:所剩无几的岁末时光匆匆流逝,但诗人已准备好面对未来的寒风挑战。"堂堂去"用拟人手法写时间大步离开,"著意吹"把寒风人格化,暗示人生艰难却从容以对的态度。

全诗通过烛光、红丝、拜年等典型除夕意象,将节日团聚的温暖与岁月流逝的感慨自然融合。诗人没有刻意说教,而是用"懒教""笑看"等轻松笔调,传递出知足常乐的生活智慧,让读者感受到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人情味和生命哲思。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