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与一位病中老友依依惜别的情景,字里行间充满对时光流逝、友情珍贵的感慨。
开头用"鹅黄酒"和"红蜡烛"的暖色调画面,描绘出通宵话别的场景。两人喝着晨酒(卯酒),点着夜烛,明明该赶路却迟迟不愿分开。这种拖延背后,藏着对老友病体的牵挂。
中间四句道出双重遗憾:一是惊觉自己多年漂泊已身心俱疲,二是回头发现最懂自己的朋友正卧病在床。"弹铗士"(指怀才不遇的人)和"抱关翁"(守门小吏)的典故,暗示他们曾经都有抱负,如今却都陷入人生困境。
最后两句最动人:想象分别后,自己的思念会像汶河水一样千回百转却始终向东流淌。这个比喻既写思念之绵长,又暗含人生如流水般无法逆转的无奈。全诗没有直接说"舍不得",但每个细节都在诉说这份深厚情谊。
赵执信
赵执信[shēn](1662~1744)清代诗人、诗论家、书法家。字伸符,号秋谷,晚号饴山老人、知如老人。山东省淄博市博山人。十四岁中秀才,十七岁中举人,十八岁中进士,后任右春坊右赞善兼翰林院检讨。二十八岁因佟皇后丧葬期间观看洪升所作《长生殿》戏剧,被劾革职。此后五十年间,终身不仕,徜徉林壑。赵执信为王士祯甥婿,然论诗与其异趣,强调“文意为主,言语为役”。所作诗文深沉峭拔,亦不乏反映民生疾苦的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