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过美施闸 其一

西子前裙处,行人唤美施。
山花鸦子髻,浦竹女儿祠。
教舞宫城艳,吹箫里社思(苧萝村祠西子为土谷)。
至今山下水,流出似胭脂。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充满民间传说和诗意的江南水乡场景,核心是通过西施的传说展现山水与人文交融的美。

前两句点明地点:西施曾经浣纱的地方,当地人叫它"美施闸"。这里用"前裙处"(洗衣处)和口语化的"唤"字,瞬间拉近了传说与日常生活的距离。

中间四句用两组意象展开:山野的鸦雀像梳着发髻的村姑,水边的竹林掩映着供奉西施的小庙。诗人联想到当年宫廷里教西施跳舞的华丽场景,对比如今乡村吹箫祭奠的朴素怀念——通过"艳"与"思"的对比,展现时光流转中传奇的沉淀。

最后两句最妙:把溪水比作胭脂,既呼应西施"沉鱼"的典故,又暗喻历史长河中,美人故事已化作自然的一部分。流水千年不息,就像传说永远鲜活在人们心中。

全诗像一组电影镜头:从现实场景切入传说,在山水、村落、祠庙间穿梭时空,最终落回潺潺流水。没有直接抒情,却通过"鸦子髻""女儿祠"这些接地气的比喻,让历史传说变得可亲可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