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德和弟归婺源二首 其二

十年寂寞抱遗经,圣路悠悠不计程。
误子南来却空去,但将迂阔话平生。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读书人十年寒窗苦读,却依然感到前路迷茫的故事。

第一句"十年寂寞抱遗经"说的是主人公埋头苦读了十年古籍,日子过得很孤独。这里的"遗经"指古代圣贤留下的经典著作。

第二句"圣路悠悠不计程"表达了追求圣贤之道的路太漫长,根本看不到尽头。就像走在一条没有尽头的路上,连走了多远都算不清。

第三句"误子南来却空去"有点自责的意思,可能是对弟弟说:你大老远来看我,我却没什么成就可以给你看,让你白跑一趟。

最后一句"但将迂阔话平生"是自嘲:我只能跟你聊聊这些不切实际的大道理,说说我这辈子的理想抱负。

整首诗用简单直白的语言,写出了古代读书人的普遍困境:虽然勤奋刻苦,但现实往往不如理想美好。诗中既有对学问的坚持,也有对现实的无奈,还有对亲人的愧疚,情感真挚动人。这种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在今天很多追求梦想的人身上也能看到共鸣。

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