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木吟为莆阳康子作也康子痛二亲逝不逮养恒有皋鱼之悲乃余悲实同康子故遂作诗二章其二

罢君山阳笛,置君雍门琴。
白日照西序,听我风木吟。
风木有所思,乃在青山岑。
忆昔旧庐畔,众木纷交森。
枝枝自相纠,叶叶自相掺。
当庭足美荫,羃户无愁阴。
悲风一夕至,兹木忽摧零。
摧零曷尔急,风起无暂停。
飘叶坠万里,游子感其音。
瑟瑟山上风,冥冥山下林。
哀声日惨恻,游子抱苦心。
我歌风木吟,泪下同沾襟。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叫康子的人失去双亲后无法尽孝的痛苦,作者感同身受,于是写下这首诗来表达哀思。

诗的开头用"山阳笛"和"雍门琴"两个典故,都是古代表达哀思的乐器,暗示要开始诉说悲伤的故事。接着描写阳光照在屋舍上,引出"风木吟"的主题——风吹树木发出的声音就像在诉说哀思。

中间部分用树木比喻父母:从前庭院里树木茂盛(象征父母健在时家庭美满),枝叶交错形成美好的树荫(象征父母的庇护)。但突然刮起悲风(象征变故),树木瞬间凋零(象征父母离世)。这里用"风"象征无常的命运,"叶"象征游子,飘落的树叶就像离家的孩子听到噩耗。

最后写山上风吹树林的声音越来越悲伤,游子(康子和作者)抱着痛苦的心情。作者说唱着这首"风木吟",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衣襟都被打湿了。

全诗的精妙之处在于:
1. 用风吹树木的意象贯穿全诗,把抽象的痛苦具象化
2. 通过树木从繁茂到凋零的过程,比喻家庭变故
3. 用"风-树-叶"的关系暗喻"命运-父母-子女"的联系
4. 最后回到开头的音乐意象,形成首尾呼应

这种借自然景物抒情的写法,让读者能通过具体的画面感受到失去至亲的切肤之痛,比直接说"我很伤心"更有感染力。即使现代人读来,也能体会到那种"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与哀伤。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