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雨
春来常少两,入夏更焦枯。
远近多荒壤,流移已载涂。
九重宵旰切,百辟隐忧俱。
已见崇周祀,还闻赐汉租。
阴云迎晓结,甘澍应时须。
飒飒来千嶂,森森散八区。
野烟浮菽麦,夕照失桑榆。
水阔鱼龙走,城高鸟雀呼。
郁蒸愁并减,沾洒暍先苏。
此日休徵应,讴歌满帝都。
远近多荒壤,流移已载涂。
九重宵旰切,百辟隐忧俱。
已见崇周祀,还闻赐汉租。
阴云迎晓结,甘澍应时须。
飒飒来千嶂,森森散八区。
野烟浮菽麦,夕照失桑榆。
水阔鱼龙走,城高鸟雀呼。
郁蒸愁并减,沾洒暍先苏。
此日休徵应,讴歌满帝都。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久旱逢甘霖的喜悦场景,展现了雨水对百姓生活的重要性。全诗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前六句)写旱情严重:春天雨水就很少,入夏后更加干旱,土地干裂荒芜,百姓流离失所。皇帝和大臣们都为此忧心忡忡,已经采取了祭祀求雨、减免赋税等措施。
第二部分(中间八句)生动描写降雨过程:清晨阴云密布,及时雨如约而至。雨势由远及近,从千山万壑奔涌而来,又均匀地洒向四面八方。雨中的田野雾气朦胧,桑榆树在雨中若隐若现。雨水汇聚成宽阔的水面,鱼龙畅游,城墙上鸟雀欢叫。
第三部分(最后四句)写降雨带来的变化:闷热的暑气消散,中暑的人得到解救。这场及时雨被视为吉祥的征兆,整个京城都充满了欢歌笑语。
全诗语言朴实自然,通过对比旱情的严峻和降雨的喜悦,表达了人们对风调雨顺的渴望。诗中"飒飒""森森"等叠词和"鱼龙走""鸟雀呼"等动态描写,使雨景栩栩如生,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久旱逢雨的欢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