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祁七(敷)(辛丑)

曹娥江上草初齐,谢傅堂前日未西。
碧树红泉应有待,春来丝竹正堪携。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江边友人相聚的温馨画面,充满对自然美景和友情的赞美。

前两句"曹娥江上草初齐,谢傅堂前日未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勾勒出场景:曹娥江边的青草刚刚长齐,阳光还高挂在谢家宅院的上空。这里通过"草初齐"和"日未西"两个细节,既点明了时间是春日下午,又暗示了聚会刚开始的轻松氛围。

后两句"碧树红泉应有待,春来丝竹正堪携"更富诗意:青翠的树木和红色的泉水仿佛在等待什么,而春天正是带着乐器(丝竹)出游的好时节。诗人用拟人手法让自然景物"等待",暗示这次聚会是期待已久的。最后提到携带乐器,更增添了聚会的欢乐气氛。

全诗最动人的地方在于:它不直接写聚会多么热闹,而是通过描写春日美景和准备乐器的细节,让读者自己想象友人相聚的快乐。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正是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诗中"碧树红泉"的色彩对比、"丝竹"暗示的音乐之美,都让简单的文字变得生动立体。

朱彝尊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驱芳,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