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露枯肠里,宫商两翼头。
壮号森木晚,清啸茂林秋。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蝉为主题,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生动展现了蝉的生命状态和声音特点。

前两句"风露枯肠里,宫商两翼头"描写蝉的生理特征。"风露"指蝉靠饮风餐露为生,"枯肠"暗示其生命短暂却纯粹;"宫商"是古代音律名称,这里比喻蝉鸣如音乐般动听,"两翼头"则形象地写出蝉鸣时翅膀振动的样子。

后两句"壮号森木晚,清啸茂林秋"刻画蝉鸣的声音效果。"壮号"形容傍晚时分蝉鸣的浑厚有力,回荡在幽深的树林中;"清啸"则表现秋日蝉鸣的清脆悠扬,在繁茂的林木间回荡。两个场景形成时间上的对比,展现了不同时段蝉鸣的独特韵味。

全诗最妙处在于:诗人不仅写出了蝉的外在特征,更通过"枯肠"与"宫商"、"壮号"与"清啸"的对比,暗示了短暂生命与永恒天籁之间的深刻关系。蝉虽然朝生暮死,但其鸣叫声却成为大自然永恒的乐章,这种生命与艺术的辩证关系,正是诗歌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陆九渊

因书斋名“存”,世称存斋先生。又因讲学于象山书院,被称为“象山先生”,学者常称其为“陆象山”。南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进士,调靖安主簿,历国子正。绍熙二年(1191年),知荆门军,创修军城,稳固边防,甚有政绩。绍熙三年十二月(1193年1月)卒,年五十四。追谥文安。陆九渊为宋明两代“心学” 的开山之祖,与朱熹齐名,而见解多不合。主“心(我)即理”说,言“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学茍知道,六经皆我注脚”。明王守仁继承发展其学,成为“陆王学派”,对后世影响极大。著有《象山先生全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