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五十四年十月初三日避暑山庄恭祝皇太后万寿诗
诞值小春暖,承颜爱日长。农閒歌乐土,臣喜拜山堂。
孟月祈年节,芳卮献寿觞。南峰留翠盖,北斗灿珠行。
愉色常犹怯,怡声久未忘。欢心依白发,福曜现青方。
至养慈闱庆,遐龄母德昌。虚文岂作颂,人瑞纪篇章。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康熙皇帝为庆祝皇太后生日而写的贺寿诗,用温暖家常的语言表达了母子情深和节日喜庆。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一、场景描写像一幅温馨画卷 开篇用"小春暖"点明秋高气爽的好天气,接着描绘三个生动画面:农民秋收后的悠闲歌唱、百官在山庄行礼的热闹、用芳香美酒祝寿的仪式感。"南峰留翠盖"形容远山如翡翠华盖,"北斗灿珠行"把星辰比作贺寿的珍珠项链,既显皇家气派又不失生活气息。
二、母子情感真挚动人 "愉色常犹怯"写儿子在母亲面前总带着恭敬的小心,"怡声久未忘"说母亲温柔的叮咛永远难忘。最打动的两句是"欢心依白发"——看到母亲白发就感到幸福,"福曜现青方"——把母亲比作东方福星,这种朴素比喻比任何华丽辞藻都真切。
三、祝福立意返璞归真 结尾强调不搞虚浮排场("虚文岂作颂"),认为母亲长寿本身就是祥瑞("人瑞")。把皇家寿宴回归到普通人家的温情,用"农闲乐土""芳卮寿觞"这些接地气的意象,让庄严的贺寿诗充满人间烟火气。
全诗妙在将帝王家的庆典写得如同百姓家的团聚,在龙袍玉带的场合里藏着最普通的母子亲情,就像我们看到自己母亲过生日时,那种想让她开心又不知如何表达的笨拙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