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柯子 赠玉素

引烛催行雨,排愁泥酒卮。
春光不信去天涯。
看取樽前楚楚、海棠枝。
暼眼浑相识,和酲不自持。
他年何处最相思。
应是红酥著体、欲融时。

现代解析

这首词写的是春日宴饮时的细腻情感,像一杯温过的酒,暖中带愁。

上片用"烛光催着春雨落下"开篇,画面感很强——雨夜烛光中,人借酒消愁,却又不甘心春天就这样溜走。看那酒杯旁的海棠花枝依然娇艳,仿佛春天还在眼前,这种"我不信春天会走"的倔强很动人。

下片更妙。醉眼朦胧中看花,觉得每朵花都是老相识,这种微醺状态下的亲切感特别真实。最后两句是神来之笔:将来最让人怀念的,不是此刻的繁花,而是花瓣飘落时那种"红酥著体、欲融时"的瞬间——像红糖慢慢在皮肤上化开,带着温度和甜意的触觉。把对春光的眷恋,转化成如此鲜活的身体记忆。

全词最厉害的是把"惜春"这种老话题写出了新滋味:不用"落花流水"的套路,而是捕捉到"将融未融"的临界感,既有视觉的美,又有触觉的暖,让人想起自己生命里那些"舍不得又留不住"的美好时刻。

赵执信

赵执信[shēn](1662~1744)清代诗人、诗论家、书法家。字伸符,号秋谷,晚号饴山老人、知如老人。山东省淄博市博山人。十四岁中秀才,十七岁中举人,十八岁中进士,后任右春坊右赞善兼翰林院检讨。二十八岁因佟皇后丧葬期间观看洪升所作《长生殿》戏剧,被劾革职。此后五十年间,终身不仕,徜徉林壑。赵执信为王士祯甥婿,然论诗与其异趣,强调“文意为主,言语为役”。所作诗文深沉峭拔,亦不乏反映民生疾苦的篇目。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