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太和主簿赵昌父思隐堂
西昌主簿如襌僧,日餐秋菊嚼春冰。
西昌官舍如佛屋,一物也无唯有竹。
俸钱三月不曾支,竹阴过午未晨炊。
大儿叫怒小儿啼,乃翁对竹方哦诗。
诗人与竹一样瘦,诗句与竹一样秀。
故山苍玉摇绿云,月梢风叶最关身。
劝渠未要思旧隐,且与西昌作好春。
西昌官舍如佛屋,一物也无唯有竹。
俸钱三月不曾支,竹阴过午未晨炊。
大儿叫怒小儿啼,乃翁对竹方哦诗。
诗人与竹一样瘦,诗句与竹一样秀。
故山苍玉摇绿云,月梢风叶最关身。
劝渠未要思旧隐,且与西昌作好春。
现代解析
这是一首富有意境和韵味的诗,通过对赵昌父的思隐堂的描绘,展示了主人公的淡泊名利、追求自然和谐的生活态度。让我们来逐句分析:
1. “西昌主簿如襌僧,日餐秋菊嚼春冰。”
这句诗描绘了赵昌父的清廉简朴的形象。西昌主簿是他的官职,而“襌僧”则强调了他的清心寡欲。日餐秋菊嚼春冰,用菊花和冰块作为日常食物,显得超凡脱俗,不食人间烟火。
2. “西昌官舍如佛屋,一物也无唯有竹。”
这里进一步描绘了赵昌父的居所,像佛屋一样简朴,除了竹子没有其他装饰。竹子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深厚的内涵,象征着高洁、坚韧和谦虚。
3. “俸钱三月不曾支,竹阴过午未晨炊。”
这句诗描绘了赵昌父的贫穷生活,三个月没有支付薪水,过了正午就在竹荫下开始做饭。这种描述强化了他的清廉和简朴的形象。
4. “大儿叫怒小儿啼,乃翁对竹方哦诗。”
这里描绘了家庭生活的场景,大儿子发怒,小儿子哭泣,而父亲却对着竹子吟诗。这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进一步突出了主人公的超然物外的态度。
5. “诗人与竹一样瘦,诗句与竹一样秀。”
这里将诗人与竹子相提并论,赞美了诗人的高洁品质和他优美的诗句。同时,也暗示了诗人生活的清苦。
6. “故山苍玉摇绿云,月梢风叶最关身。”
这句诗描绘了故乡的山水美景,与主人公的思隐主题相呼应。月梢的风叶最令他挂念,暗示了他对自然和家乡的深深眷恋。
7. “劝渠未要思旧隐,且与西昌作好春。”
最后,诗人劝告赵昌父不要过分思念隐逸的生活,要珍惜眼前的时光,享受在西昌的春天。这表达了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赵昌父的清廉简朴、追求自然和谐的生活态度,以及他对家乡和自然的深深眷恋,展现了诗人的高尚情操和深邃的意境。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