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董尚书墨迹(丁巳)

三真六草董尚书,北米东邢总不如。
试诵容台好诗句,一缣肯换百砗磲。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夸赞明代书法家董其昌(官至礼部尚书)的书法作品。

前两句"三真六草董尚书,北米东邢总不如":
- "三真六草"指董其昌精通各种书体(真书、草书等)
- "北米东邢"指当时北方书法家米万钟和东边书法家邢侗
- 意思是董其昌的书法造诣远超同时代其他名家

后两句"试诵容台好诗句,一缣肯换百砗磲":
- "容台"是董其昌的号
- "一缣"指一幅绢本书法
- "砗磲"是珍贵贝壳,这里比喻珍宝
- 意思是董其昌的书法太珍贵,宁愿用百件珍宝来换他的一幅字

全诗用对比和夸张手法,突出董其昌书法的高超水平:
1. 横向对比:直接说比其他书法家都强
2. 价值对比:用"百件珍宝换一幅字"显示其珍贵
3. 语言通俗但意境高雅,就像说"他的字是无价之宝"

这种夸人技巧很高级:不直接说"写得真好",而是通过对比和比喻,让读者自己感受到作品的价值。就像现在说"某某歌手的唱片值得用十部手机来换",既生动又有说服力。

朱彝尊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驱芳,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