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京即事 其六

院院烧灯(一作翻经)有咒僧,垂帘白日(一作昼)点酥灯。
上京六月凉如水,人(一作酒)渴天瓢(一作厨)更赐冰。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元代上京(今内蒙古一带)夏季的宫廷生活片段,充满异域风情和皇室气派。

前两句写宫廷里的宗教场景:每个院落都有念经的僧人,他们白天也垂着帘子点酥油灯(一种藏族特色的灯)。这里"烧灯"和"翻经"两种版本都合理,前者突出宗教仪式的神秘感,后者强调僧人诵经的虔诚。酥油灯的光透过帘幕,营造出静谧庄严的氛围。

后两句笔锋一转,写六月上京的清凉和皇室待遇:虽然正值盛夏,但草原都城却凉爽宜人。当随行人员口渴时,皇家厨房会特别赐下冰块解暑。"天瓢"和"天厨"两种版本都很生动,前者把天比作水瓢突出恩赐感,后者直接点明皇家厨房的奢华。

全诗通过三个典型画面——念经的僧人、酥油灯、赐冰消暑,巧妙展现了草原都城的三大特色:浓郁的藏传佛教氛围、迥异于中原的生活习俗、以及皇室优越的物质条件。最妙的是"六月凉如水"的描写,既打破人们对夏季的常规认知,又暗含对草原气候的赞叹,短短四句就勾勒出一幅立体的塞外宫廷风情画。

萨都剌

萨都剌(约1272—1355)元代诗人、画家、书法家。字天锡,号直斋。回族(一说蒙古族)。其先世为西域人,出生于雁门(今山西代县),泰定四年进士。授应奉翰林文字,擢南台御史,以弹劾权贵,左迁镇江录事司达鲁花赤,累迁江南行台侍御史,左迁淮西北道经历,晚年居杭州。萨都剌善绘画,精书法,尤善楷书。有虎卧龙跳之才,人称燕门才子。他的文学创作,以诗歌为主,诗词内容,以游山玩水、归隐赋闲、慕仙礼佛、酬酢应答之类为多,思想价值不高。萨都剌还留有《严陵钓台图》和《梅雀》等画,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