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谣 其一

种树莫种枣,多寔亦多刺。
果熟市得钱,刺多作藩蔽。

现代解析

这首《江北谣 其一》用种枣树的比喻,讲了一个朴素的生活道理:凡事都有两面性,不能只贪图好处而忽视代价。

前两句"种树莫种枣,多寔亦多刺"像是老农的经验之谈:别看枣树结果多("多寔"),但枝条上的尖刺也多。这里用种枣树比喻人生选择——我们常常只盯着诱人的果实(利益),却容易忽略伴随而来的"尖刺"(麻烦)。

后两句具体解释这种矛盾:"果熟市得钱"说枣子能卖钱是好的一面;"刺多作藩蔽"则指出枣刺能当篱笆用,看似是缺点其实也有防护作用。诗人用枣树刺的"双面性"提醒我们:生活中所谓的"缺点",换角度看可能正是它的价值所在。

全诗语言像民间谚语般直白,却包含着深刻的辩证思维。它教会我们用更全面的眼光看待事物——就像现代人常说的"硬币都有两面",当我们抱怨生活中的"刺"时,或许它正在默默保护着我们。

彭孙遹

彭孙遹(yù)(1631—1700)清初官员、词人,与王士祯齐名,时号“彭王”。字骏孙,号羡门,又号金粟山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人。彭孙贻从弟,顺治十六年进士。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科第一,授编修。历吏部侍郎兼翰林掌院学士,为《明史》总裁。诗工整和谐,以五、七言律为长,近于唐代的刘长卿。词工小令,多香艳之作,有“吹气如兰彭十郎”之称。著有《南往集》、《延露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