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所思

曾倚空屏唱柳枝,一声娇逐暮云低。
重来只见流莺在,立尽斜阳不肯啼。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充满回忆与失落的场景,用简单的画面传递深情。

前两句写过去:女子曾靠在屏风前,唱着《柳枝》这类柔情的曲子,歌声娇媚得仿佛能让傍晚的云都低垂下来。这里用"暮云低"的夸张手法,生动表现了歌声的动人。

后两句写现在:诗人重游旧地,却只看见黄莺在枝头,它站在夕阳里始终不啼叫。这里的"不肯啼"特别巧妙——既写实(黄莺傍晚确实不常鸣叫),又暗含深意:仿佛连鸟儿都懂得沉默,不忍打破这份物是人非的惆怅。

全诗最打动人心的,是通过"有声(当年歌声)"与"无声(现在鸟不啼)"的对比,展现时光流逝带来的淡淡哀伤。就像我们回到充满回忆的老地方,却发现一切早已改变,连风都变得安静的那种感受。诗人没有直接说"我好难过",但通过黄莺沉默站在夕阳里的画面,让读者自然体会到那份说不出的怀念与失落。

何应龙

何应龙,字子翔,号橘潭,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平事迹不详,与陈允平有交(《西麓诗稿·别何橘潭》诗)。著作已佚,仅《南宋六十家小集》中存《橘潭诗稿》一卷。事见本集。何应龙诗,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本为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