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东坡诗案

风刺成章昔有之,奸人捃拾欲何为。
先生定以名招祸,自古何曾狱勘诗。
下石几令无地死,诬金独幸有天知。
明朝谪向黄州去,又是东坡觅句时。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小人陷害的故事,用大白话可以这样理解:

第一句说写诗讽刺时政自古就有,但小人专门收集这些诗句来害人("奸人捃拾"指专门挑刺找茬)。第二句说苏东坡因为名气大才招祸,自古以来哪有因为写诗就判罪的荒唐事。

第三句用两个典故:落井下石("下石")和诬告偷金("诬金"),说陷害他的人恨不得把他逼入绝境,好在老天有眼知道真相。最后两句说苏东坡被贬黄州后,反而迎来了创作高峰——著名的《赤壁赋》就是那时候写的。

全诗最精彩的是最后两句的转折:政治迫害看似毁灭性的打击,却成就了苏东坡的文学巅峰。就像现代人说的"打不倒你的终将使你更强大",坏事变好事的哲理通过历史故事自然呈现。诗中既有对小人行径的愤怒,也有对文人风骨的赞美,更有对逆境重生的深刻洞察。

艾性夫

艾性夫(《四库全书》据《江西通志》作艾性,并谓疑传刻脱一夫字)字天谓。江西东乡(今属江西抚州)人。元朝讲学家、诗人。与其叔艾可叔、艾可翁齐名,人称“临川三艾先生”。 生卒年均不详,约元世祖至元中前后在世。艾性夫诗,以影印文渊合《四库全书》本为底本,酌校《诗渊》所录诗。新辑集外诗编为第三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