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简单却富有深意的田园画面:
夕阳西下时,两位穿着粗布衣服的农夫采完野菜归来。衣服被风吹得沙沙作响,暗示着生活的清贫。"萧萧"这个拟声词既写出了风声,也暗含一丝凄凉感。
后两句道出了更深层的感慨:最近来采野菜的人越来越少了,因为春雨滋润下,野菜长得太肥壮("顽肥"指过分茂盛)。这里藏着巧妙的双关——表面写野菜疯长,实则暗指世人追求物质享受,不再满足于简单的野菜生活。
全诗通过对比手法,用"两布衣"的朴素与"人采少"的世态形成反差,表达了诗人对淳朴生活方式的怀念,以及对世人追逐物质享受的隐忧。短短四句,既有生动的画面感,又包含深刻的社会观察,展现了田园诗"以小见大"的独特魅力。
祝允明
祝允明(1460—1527)字希哲,号枝山,因右手有六指,自号“枝指生”,又署枝山老樵、枝指山人等。汉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他家学渊源,能诗文,工书法,特别是其狂草颇受世人赞誉,流传有“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之说。祝枝山所书写的“六体书诗赋卷”、“草书杜甫诗卷”、“古诗十九首”、“草书唐人诗卷”及“草书诗翰卷”等都是传世墨迹的精品。并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齐名,明历称其为“吴中四才子”之一。由于与唐寅遭际与共,情性相投,民间流传着两人的种种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