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清泉挽诗①

短世匆匆春梦同,蜉蝣蜾裸空西东。
眼中寿考已如此,膝下子孙谁似公。
纪德前身太丘长,游仙此去云台翁。
清风来往雁山下,应笑白发悲儿童。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写给一位名叫陈清泉的老人的挽诗,表达了对生命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慨,同时赞颂了逝者的德行和子孙的贤良。

首联“短世匆匆春梦同,蜉蝣蜾裸空西东”用春梦和蜉蝣(一种朝生暮死的小虫)比喻人生短暂,像一场匆匆的梦境,像蜉蝣一样渺小短暂,徒劳地东奔西走。这里透露出对生命易逝的无奈和感伤。

颔联“眼中寿考已如此,膝下子孙谁似公”是说,在作者看来,像陈清泉这样长寿的人已经很少见了,而他的子孙后代中,又有谁能比得上他的贤德呢?这里既是对逝者长寿的肯定,也是对其家族贤良的赞美。

颈联“纪德前身太丘长,游仙此去云台翁”用了两个典故。“太丘长”指东汉名士陈寔,以德行著称,这里暗指陈清泉像陈寔一样品德高尚;“云台翁”指得道成仙的人,暗示陈清泉死后将成仙而去。这两句是对逝者德行的极高评价,认为他生前是道德楷模,死后也将位列仙班。

尾联“清风来往雁山下,应笑白发悲儿童”描绘了一幅超脱的画面:清风在雁山下来回吹拂,仿佛在笑看人间白发老人为逝者悲伤的情景。这里用清风的无情反衬人间的有情,同时也暗含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认为生死本是自然规律,不必过于悲伤。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生命短暂的感慨,又有对逝者的敬仰和怀念。语言平实却意境深远,通过比喻和典故,将个人情感与哲理思考融为一体,让人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永恒的价值。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