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高耸入云、依傍大海的青山,山上黄莺成群、绿树成荫。虽然看起来人迹罕至,但诗人却用"楼台烟雨"的意象暗示:在这云雾缭绕的山间,其实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亭台楼阁。
诗人通过三个层次展现这座山的魅力:
1. 先是用"崖靠海浪、山顶触天"的夸张写法,突出山势的险峻壮观;
2. 再用黄莺欢鸣、树木葱茏的生机画面,打破人们对高山荒凉的刻板印象;
3. 最后笔锋一转,用江南烟雨中若隐若现的楼台,给读者留下无限遐想空间——那些云雾深处,可能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美景和故事。
这种写法就像现在用无人机航拍:先给个震撼的全景,再聚焦山间的生机细节,最后用朦胧的烟雨镜头引发观众的好奇心。诗人要告诉我们:看似荒凉的地方往往藏着意想不到的美丽,生活中要多用发现的眼光去看世界。
宋无
元平江路人,字子虚。世祖至元末,举茂才,以奉亲辞。工诗。比对精切,造诣新奇。有《翠寒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