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灵宫集诸公以城市山林为韵 其四

松棚不阔浓浓阴,池沼不宽滟滟深。
宾朋不众尽同心,言语无多足知音。
三伏自然消暑气,何用深山嘉树林。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简单却充满意趣的夏日避暑场景,传递出"小而美"的生活智慧。

前四句用三个"不"字开头,形成排比:松棚虽不大但树荫浓密,池塘虽不宽但水波荡漾,宾客虽不多但志趣相投,话语虽少却都是知心之言。这些描写打破了人们对"完美场所"的常规想象——不需要豪华宽敞,只要恰到好处就足够美好。

后两句点明主题:在这样的环境里,三伏天的暑气自然消散,何必非要跑到深山老林去呢?这里暗含深意:真正的清凉不在于物理环境的大小,而在于心灵的契合与满足。诗人用日常可见的松棚、池塘等普通景物,构建出一个精神上的"世外桃源"。

全诗语言朴实如白话,却道出了深刻的生活哲理:幸福往往存在于简单之中,知音相伴的温馨远胜于形式上的奢华。这种"以小见大"的智慧,对现代人追求物质享受的生活方式也是一种温柔的提醒。

袁宏道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汉族,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人。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