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禅诗用简单直白的语言探讨了禅宗的核心思想——破除形式、直指本心。
前两句"西天四七,唐土二三"用数字游戏暗指禅宗传承:印度二十八祖(4×7)和中国六祖(2×3),说明禅法一脉相承。但接下来笔锋一转,用"不容眨眼"强调禅宗传承的严肃性后,突然抛出问题:德山禅师(著名禅僧)为什么要拆毁佛殿?
这看似矛盾的问题正是禅宗精髓:
1. 反对盲目崇拜外在形式(佛殿是物质象征)
2. 强调修行要打破常规思维(拆殿是颠覆性行为)
3. 真正的佛法不在建筑仪轨中,而在当下觉悟("的的相承"指直接的心印传承)
诗人用"拆佛殿"这个惊世骇俗的意象,生动展现了禅宗"逢佛杀佛"的革新精神——真正的修行不是固守传统,而是保持清醒觉知,连最神圣的象征物也不应执着。这种颠覆性的表达方式,恰恰能帮助读者跳出常规思维,体会禅宗"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智慧。
释崇岳
释崇岳(一一三二~一二○二),号松源,俗姓吴,处州龙泉(今属浙江)人。二十三岁受戒於大明寺。首谒灵石妙禅师,继见大慧杲禅师於径山。孝宗隆兴二年(一一六四),得度於临安西湖白莲精舍,此后遍历江浙诸老宿之门。后入闽见乾元木庵永禅师,逾年,见密庵於衢之西山,从之移蒋山、华藏、径山。密庵迁灵隐,命为首座。不久出世於平江府阳山澄照寺。后徙江阴军君山报恩之光孝寺、无为军冶父山实际寺、饶州荐福寺、明州香山智度寺、平江府虎丘山云岩寺。宁宗庆元三年(一一九七),诏住临安府景德灵隐寺,居六年,道盛行,得法者众。嘉泰二年卒,年七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