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望

风卷蓬根野日昏,含凄倚杖望孤村。
村中昨夜逃亡尽,还有催租吏打门。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荒凉凄惨的农村景象,通过几个生动的画面展现了古代农民在苛捐杂税压迫下的悲惨生活。

第一句"风卷蓬根野日昏"用风吹草根的景象,营造出荒芜萧瑟的氛围,暗示农民生活的不稳定。就像野草一样,农民们随时可能被生活的狂风吹得无家可归。

第二句"含凄倚杖望孤村"刻画了一个悲伤的老人形象。他拄着拐杖,满含凄凉地望着村庄,这个"望"的动作透露出无奈与绝望。

后两句揭示了村庄的真相:昨夜村民们都逃难去了,可催租的官吏还在挨家挨户敲门逼债。这里用"还有"二字形成强烈对比,突出了官吏的冷酷无情——人都逃光了还在催租,可见剥削之残酷。

整首诗就像一组电影镜头:先是一个大远景展现荒凉的野外,然后镜头推进到一位悲伤的老人,最后揭示出村庄人去楼空的真相。诗人没有直接批判,但通过这幅画面,让读者自然感受到封建剥削给农民带来的深重苦难。这种白描手法,让诗歌既有画面感,又饱含批判力量。

李沂

清江苏兴化人,字艾山。李沛从弟。幼孤,事母孝。与沛皆以能诗名。晚好神仙,尝至千里外芒砀山中求道。有《鸾啸堂诗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