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夜宿田家问道官陂访旧

田家住在鄱湖侧,僻处湖乡廛市隔。
自言三世在此居,自幼何曾识宾客。
上官托宿叩我门,旋扫阶除已昏黑。
呼妇出门供水薪,童稚惊窜呼不得。
庭中爇火燎衣裳,厨下烧汤洗泥滓。
莫嫌窗户多风寒,剩把蚕筐障檐隙。
湖鱼旋网味差甘,粳米新炊饭少白。
今年秋旱田不收,无酒可沽君莫责。
明朝饭罢整行装,缓步从容莫匆迫。
门前有路到官陂,莫过横塘向东北。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城里官员夜宿鄱阳湖边农家的故事,用白描手法展现了淳朴的乡村人情。

开头四句像镜头拉近:这家农户世代住在偏僻的鄱湖边,连客人都少见。突然有官员敲门借宿,农户全家立刻忙活起来——男人扫院子,女人打水搬柴,小孩吓得躲起来,生动得像看见一家人手忙脚乱的场景。

中间细节特别暖心:主人家在院里生火帮官员烤干衣服,烧热水让他洗去泥污。怕窗户漏风,连养蚕的竹筐都拿来挡风缝。虽然只有刚捞的湖鱼和新米煮的淡饭,还歉疚地说"今年旱灾收成差,没酒招待别见怪"。这些细节透露出农户的实诚,明明自己困难,还竭力款待陌生人。

最后两句指路尤其温情:主人像送亲戚般叮嘱"明早别急着走,去官陂的路在门前,记得别走错东北方向"。全诗没有华丽辞藻,就像听邻居拉家常,但农户的憨厚、待人的热忱,以及主客间自然流淌的温情,让人想起"远亲不如近邻"的老话。

最打动人心的,正是这种困境中依然保持的淳朴善意。官员用平实的笔记录下这场偶遇,让今天的我们依然能触摸到八百年前那簇温暖的灶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