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医巫闾山 其一
群山如奔马,崚嶒豁远眸。东畔绾凌河,西陲控锦州。
北连紫塞关,南赴碧海流。峻岭入云表,元气共沈浮。
尖峰插天末,石笋排戈矛。削壁不可攀,似拒人探幽。
下应有巨壑,深邃蛰龙虬。画笔写五岳,尚堪恣卧游。
况逢真名山,众山非其俦。何当因羽化,高踞最上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医巫闾山(今辽宁境内)的壮丽景色,充满了动态美和想象力。诗人用生动的比喻和夸张手法,让读者仿佛亲眼看到这座山的雄伟气势。
开头四句像航拍镜头:群山像奔跑的马群,陡峭的山势让远眺的视野格外开阔。东边挽着凌河,西边把控锦州,北接长城要塞,南赴大海——短短几句就标明了山脉的地理坐标和磅礴气势。
中间八句是特写镜头:山峰高耸入云,仿佛与天地元气一起沉浮;尖峰像插到天边的石笋,又像排列的刀枪;陡峭的岩壁拒绝人类探索,山下可能藏着巨龙栖息的深渊。这里用"石笋排戈矛"的比喻特别传神,把静态的山写出了兵器般的锋利感。
最后六句是诗人的感叹:就算画遍五岳名山,也只能纸上卧游,哪比得上亲眼见到这座真山?其他山根本不能和它相提并论。诗人甚至幻想能羽化成仙,直接坐在最高的山顶上——这个浪漫的结尾把对山的崇拜推到了极致。
全诗最妙的是把山写活了:奔跑的马、排列的兵器、蛰伏的龙,这些动态意象让整座山充满生命力。而"元气共沉浮""羽化登仙"的想象,又给自然景观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读完仿佛跟着诗人完成了一次从宏观到微观、从现实到幻想的登山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