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战乱后重建家园的冬日场景,充满对生活无常的感慨和对平凡温暖的珍视。
前两句"雾重月无色,夜来寒有情"用雾气和寒意营造出朦胧清冷的氛围,这里的"寒有情"暗示寒冷中暗藏生机。接着"墙根馀宿莽,木末弄初晴"通过墙角残留的野草和树梢跳动的阳光,形成荒芜与新生的对比。
"去岁那知有,新冬得此生"是情感转折点,去年此时敌军入侵被迫逃亡,没想到今年能在新建的书阁里安稳过冬。这种劫后余生的庆幸感,通过"那知有"和"得此生"的强烈对比自然流露。
最后两句"拥炉谈往事,鸲鹆报三更"最打动人心:围着火炉回忆往事时,连八哥鸟的报更声都显得温馨。这个细节把战乱后的平静生活写得格外珍贵,炉火的温暖与夜半的鸟鸣构成乱世中最朴实的幸福画面。
全诗没有直接写战争惨状,而是用"雾重月无色"暗示当时的黑暗,用"拥炉谈往事"展现现在的安宁。这种通过日常生活细节展现历史变迁的写法,让读者更能体会平凡生活的可贵。
舒岳祥
(1236—?)台州宁海人,字舜侯,一字景薛。理宗宝祐四年进士。仕终承直郎。尝以文见吴子良,子良称其异禀灵识,如汉之贾谊。后以文学名。宋亡不仕,避地奉化,与戴表元友善,表元之学,得力于岳祥为多。尝读书于阆风台,人称阆风先生。著述统名《阆风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