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生动描绘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从开始到结束的全过程,以及带给人的感受。
第一句写雨刚下时的情景:睡在床上听到雨滴打在枕边帷幕上的声音,淅淅沥沥的。第二句突然转为暴雨倾盆,就像无数珍珠砸在瓦片上,发出清脆的声响。这里用"万珠玑"形容雨点,既写出雨势之大,又赋予美感。
第三四句写暴雨的壮观:彩虹的出现更增添了这场雨的恢宏气势,草木在雷声中颤抖,仿佛被大自然的威力震慑。这里用拟人手法,把草木写得像人一样会"苏"醒,感受到"震威"。
第五六句转到人在雨中的窘迫:漏雨的屋子让人不得不挪动床铺,破窗户挡不住风雨,纸屑和雨水一起飞溅进来。这两句真实反映了普通人在暴雨中的狼狈。
最后两句写雨过天晴:乌云很快散去,阳光重现,只留下雨后清新的凉意透过衣衫。这里"须臾"二字突出天气变化之快,"剩得新凉"则写出暴雨带来的唯一慰藉。
全诗就像一组电影镜头,从听觉、视觉、触觉多个角度,把暴雨的威力和人的感受写得活灵活现。诗人用珍珠、虹霓等美好意象来写暴雨,既写出自然的壮美,又不回避生活的困顿,最后以一丝清凉作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