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游览灵岩山范园时的所见所感,展现了自然美景与人生哲思的交融。
首联"三径我频到,千峰自掩门"用对比手法,既写自己常来造访(三径代指隐居处),又写群山仿佛自动关闭门户,暗示这里是与世隔绝的清净之地。
颔联"停云吴会思,白雪郢中翻"运用典故:陶渊明《停云》诗表达对友人的思念,"白雪"指高雅乐曲。这里既写眼前云雾缭绕的实景,又暗含对知音难觅的感慨。
颈联"豹隐神逾王,龙图谊益敦"通过"豹隐"(隐居)和"龙图"(功业)的对比,表达隐居生活反而更能保持精神的高贵,而真挚情谊比功名更重要。
尾联"年来多道貌,因事五千言"直抒胸臆:近年来看多了道貌岸然之人,因此更向往老子《道德经》(五千言)所倡导的自然无为之道。
全诗以山水为背景,通过隐居景象与历史典故的交织,表达了作者对虚伪世俗的厌倦,以及对自然本真、真挚情谊的向往。诗中既有"千峰掩门"的生动画面,又有"豹隐龙图"的深刻思考,在写景中自然流露出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
董其昌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人,明代书画家。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董其昌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兼有“颜骨赵姿”之美。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能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