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妇谣

人知丑妇丑,不知丑妇妍。
丑妇安乎丑,妇德或可全。
荆钗与布裙。,
常坐纺织边。妍妇巧於人,
玉貌长娟娟。妩媚及依阿,
万态随方圆。丑者妍之实,
妍者丑之端。丑者妍之德,
妍者丑之贼。人皆恶其丑,
我以丑为则,人皆爱其妍,
我以妍为惑。丁宁丑妇人,
莫效妍妇颦。欲保丑妇德,
莫学妍妇色。人鉴不可欺,
妍丑自明白。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反常识的道理:表面丑陋的妇人可能比美貌妇人更值得尊敬。全诗用对比手法,把“丑妇”和“妍妇”(漂亮妇人)放在一起比较,颠覆了传统审美观。

先说丑妇:虽然外貌不好看,但她们安于本分,穿着朴素(荆钗布裙),整天忙着纺织干活。更重要的是品德好(妇德可全),不搞虚头巴脑的事。这种“丑”反而成了优点——因为不靠脸吃饭,所以更专注修炼内在。

再说妍妇:长得漂亮(玉貌娟娟),特别会来事儿(妩媚依阿),能根据场合变换姿态(万态随方圆)。但这种“灵活”其实是种危险——美貌可能让人迷失,过分追求外表反而会丢掉品德。

诗人提出一个犀利观点:丑才是美的本质(丑者妍之实),而美可能成为丑的源头(妍者丑之端)。就像现在说的“颜值即正义”的反思——外表光鲜可能藏着虚伪,朴实无华反而更真实可靠。

最后诗人像老父亲般叮嘱:丑妇千万别学漂亮妇人那套打扮撒娇(莫效妍妇颦),保持本分才能守住品德。因为群众眼睛雪亮(人鉴不可欺),一个人是真善美还是假大空,时间久了自然见分晓。

这首诗妙在把“丑”变成了褒义词,像现在的“素颜挑战”——不包装的真诚反而更珍贵。它提醒我们:在这个看脸的时代,更要警惕那些华而不实的东西,内在美才是持久的美。

胡仲弓

胡仲弓,宋朝诗人。公元一二六六年前后在世]字希圣,清源人,胡仲参之弟。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度宗咸淳二年前后在世。登进士第为会稽令,老母适至,而已是黜。自后浪迹江湖以终。仲弓工诗,著有苇航漫游稿四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