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白发老人重游故地时的复杂心情,通过自然景色与人生感慨的交织,传递出时光流逝的淡淡哀愁。
前两句用"山藏春谷""岸折石城"勾勒出曲折幽深的山水画卷,就像老人记忆里那些被岁月掩埋的往事。三四句直白点题:白发苍苍寻找旧时路,眼前春色却和年轻时一样鲜亮,这种对比让人瞬间感受到物是人非的苍凉。
中间写景的"落花江馆雨,丛树县楼烟"特别有画面感:驿站边春雨打落花瓣,县城楼台笼罩在树丛烟雾中。这些朦胧的景致就像被时间模糊的记忆,既美丽又带着潮湿的惆怅。
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诗人说自己终究做不到完全放下,所以站在风中忍不住伤感。这种坦诚特别打动人——我们谁不是带着些放不下的回忆在生活呢?全诗就像一张泛黄的老照片,记录着每个人都会经历的,对青春与过往的温柔怀念。
姚鼐
姚鼐(nài)(1731~1815)清代著名散文家,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在今桐城中学内),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安徽桐城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中进士,任礼部主事、四库全书纂修官等,年才四十,辞官南归,先后主讲于扬州梅花、江南紫阳、南京钟山等地书院四十多年。著有《惜抱轩全集》等,曾编选《古文辞类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