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 补衲庵闻蟋蟀

苔阶咽雨,草阁延秋,夜深人似枯僧。
梅子黄时,居然四壁蛩鸣。
回栏凤仙花发,变井梧落叶无情。
孤灯里,念鹊巢卜岁,雁字知兵。
历历美人名士,诉青春薄命,一样平生。
燕子红楼,为卿长叹漂零。
前身溧阳仙尉,到白头还做兰成。
吟正苦,柝凄凄遥应数声。

现代解析

这首《声声慢 补衲庵闻蟋蟀》是一首描绘秋夜景色的诗词,通过细致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作者在寂静夜晚中的内心感受。

前景描写


1. 苔阶咽雨,草阁延秋:作者站在苔藓覆盖的台阶上,听到雨声;住在草阁里,感受到秋天的气息。这里通过环境描写,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
2. 夜深人似枯僧:夜深人静的时候,作者感到自己像一个枯瘦的僧人,孤零零地待在寂静的环境中。这里运用了比喻,表达自己的孤独和寂寞。
3. 梅子黄时,居然四壁蛩鸣:梅子成熟的季节,满屋子只有蟋蟀的叫声。这里通过秋天特有的声音——蟋蟀鸣叫,来衬托夜晚的寂静。

情感抒发


1. 回栏凤仙花发,变井梧落叶无情:回廊旁的凤仙花已经开放,而庭院里的梧桐树却落叶无情。花开花落,梧桐叶落,这里通过自然的变化,表达了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2. 孤灯里,念鹊巢卜岁,雁字知兵:在孤独的灯光下,作者想到了鹊巢中的鸟儿预言来年,雁群飞行中传递的信息。这里通过动物的行为来寄托自己的希望和忧虑。

历史与情感交织


1. 美人名士,诉青春薄命,一样平生:作者想到历史上那些美丽聪慧的女子和才华横溢的人物,也都经历了青春的短暂和人生的艰难。这里通过历史典故,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
2. 燕子红楼,为卿长叹漂零:燕子在红楼上飞来飞去,为那些漂泊在外的人长声叹息。这里通过对燕子的描写,寄托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对漂泊生活的无奈。

结尾


1. 前身溧阳仙尉,到白头还做兰成:作者说自己前世可能是溧阳仙尉,但直到老了还是像江淹一样,一生坎坷。这里通过历史人物江淹的典故,表达了自己一生的坎坷和无奈。
2. 吟正苦,柝凄凄遥应数声:作者在吟诗时感到痛苦,听到远处的梆子声(古代报时的钟声),这些声音遥相呼应。这里通过声音的呼应,进一步强调了内心的孤独和寂寥。

总结


整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象和历史典故的描写,表达了一种淡淡的孤独、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作者展现了内心的复杂情感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