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夜水边的宁静画面,语言清新自然,充满生活气息。
前两句写景:深秋时节,白色的蘋花贴着岸边开放,像雪一样的鸥鸟在夜色中飞来。这里用"贴岸开"形容蘋花茂密的样子,"雪鸥"的比喻既写出鸟的洁白,又暗示夜色的清冷。
后两句写人:人们都在谈论白天游览烟雨美景的经历,却很少有人注意到月光下的露台同样美丽。这里通过对比,暗含深意——大家都追逐热闹的风景,却忽略了平凡中的美好。
全诗的精妙之处在于:
1. 用"雪鸥"这个生动的比喻,让夜景立刻鲜活起来
2. 通过"逢人尽道"和"何曾独上"的对比,含蓄地批评了人们随波逐流的旅游方式
3. "月白"二字点出诗人独到的审美眼光,在别人忽略的地方发现美
这首诗告诉我们: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与其跟随大众追逐热门景点,不如静下心来,发现身边平凡事物的独特魅力。
陈继儒
陈继儒(1558~1639)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字仲醇,号眉公、麋公。华亭(今上海松江)人。诸生,年二十九,隐居小昆山,后居东佘山,杜门著述,工诗善文,书法苏、米,兼能绘事,屡奉诏征用,皆以疾辞。擅墨梅、山水,画梅多册页小幅,自然随意,意态萧疏。论画倡导文人画,持南北宗论,重视画家的修养,赞同书画同源。有《梅花册》、《云山卷》等传世。著有《妮古录》、《陈眉公全集》、《小窗幽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