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忝西掖垣

贤路尘消箧谤残,萧萧衰鬓得生还。
久叨鸱尾三重阁,却趁蛾眉五日班。
伤翼再来仍绕树,行云何处不思山。
坐挥拙笔无文甚,正被中郎笑拙艰。

现代解析

这首诗的题目是《恩忝西掖垣》,通过诗人自身经历和情感的抒发,表达了一种复杂的心情。我们可以逐句分析它的意思和情感。

1. 贤路尘消箧谤残,萧萧衰鬓得生还。
这句诗的意思是说,诗人的仕途之路终于清净了,之前的一些诬蔑和诽谤也逐渐消散。虽然他现在已经年老(鬓发已衰),但还是得以返回朝廷任职。这里表达了诗人对恢复清誉和官复原职的感慨。

2. 久叨鸱尾三重阁,却趁蛾眉五日班。
这里提到了“鸱尾三重阁”,可能指的是朝廷里的某个重要职位。"鸱尾"是一种古代建筑上的装饰,象征尊贵。诗人在那里任职已久,这里凸显了他对官职的感慨。"五日班"则指的是朝廷官员的一种轮班制度。尽管如此,诗人还是能参加这些重要的朝廷活动,说明他还是受到了朝廷的重视。

3. 伤翼再来仍绕树,行云何处不思山。
这两句诗用了一种比喻的手法。"伤翼再来仍绕树"意味着诗人虽然经历了挫折,但仍然回到了原来的地方,就像受伤的鸟儿绕着树飞。"行云何处不思山"则是说无论走到哪里,诗人的内心都怀念着山,表达了诗人对山水的热爱和对朝廷生活的矛盾心情。

4. 坐挥拙笔无文甚,正被中郎笑拙艰。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无奈和自嘲。他说自己虽然尽力写作,但文笔并不出色。虽然如此,还是有人(可能是中郎)嘲笑他办事不力。这反映了诗人在官场中的无奈和自嘲。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诗人的自述,表达了他对仕途生涯的复杂情感。既有对恢复清誉和官复原职的喜悦,也有对官场生活的无奈和自嘲。这种复杂的心境使这首诗充满了深度和真实感。

宋庠

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北宋文学家,工部尚书宋祁之兄。祖籍安州安陆,后迁居开封府雍丘县双塔乡。 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司空、郑国公致仕。治平三年(1066年),宋庠去世,年七十一。追赠太尉兼侍中,谥号“元献”(一作元宪),英宗亲题其碑首为“忠规德范之碑”。宋庠与弟宋祁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多秾丽之作,著有《宋元宪集》、《国语补音》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