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士的山水别墅,充满了宁静超脱的意境。
前两句说隐士开辟小路后,把普通的石头布置得像名山一样雅致。这里用"卷石"(堆叠石头)和"名山"的对比,展现主人化平凡为风雅的巧思。
中间四句具体描写环境:山岩间的门户曲折如画,云雾缭绕的溪流记不清转了多少弯;稀疏的竹帘外花朵娇美,青松下的白鹤悠闲自在。诗人通过"岩户"、"云溪"、"花"、"松鹤"这些意象,勾勒出一幅动静相宜的山水画卷,突出环境的幽静脱俗。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只有当写诗的僧人造访时,隐士才会打开门扉。这个细节很有意思,说明主人并非完全与世隔绝,但只愿与志趣相投的"诗僧"交往,进一步突出了隐士清高孤傲的性格。
全诗用简练的语言,把山水、建筑、花鸟和人物融为一体,既展现了自然之美,又传递出隐逸之趣。最打动人的是最后那个"启关"的细节,让读者仿佛看到一位超然物外,却对知音敞开心扉的隐士形象。
陈继儒
陈继儒(1558~1639)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字仲醇,号眉公、麋公。华亭(今上海松江)人。诸生,年二十九,隐居小昆山,后居东佘山,杜门著述,工诗善文,书法苏、米,兼能绘事,屡奉诏征用,皆以疾辞。擅墨梅、山水,画梅多册页小幅,自然随意,意态萧疏。论画倡导文人画,持南北宗论,重视画家的修养,赞同书画同源。有《梅花册》、《云山卷》等传世。著有《妮古录》、《陈眉公全集》、《小窗幽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