矶边树

此树移根几许年,即看沙溜漱涓涓。生成拱把知何用,纵作条枚不值钱。

渔父伐竿寻短橛,儿童掠马望高颠。无人消得閒风景,借与山房荫画船。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棵长在矶(水边突出岩石)边的老树,平淡中透着深刻的人生思考。

开头说这棵树已经移植过来很多年了,看着沙土被水流一点点冲刷。这里用树根被水冲刷的景象,暗喻时间流逝、世事变迁。树虽然长得粗壮(拱把),但似乎没什么实际用处,连当柴火都不值钱——这里表面写树,实则隐喻那些看似无用却顽强生存的生命。

中间四句更具体:渔夫砍它做鱼竿,孩子们折树枝当马骑。树成了人们随手利用的对象,却没人真正欣赏它的美。最后两句点题:这样闲适的风景无人懂得欣赏,不如让山间小屋和画船来享受它的荫凉。这里的"画船"可能象征文人雅士,暗示只有懂得生活情趣的人才能发现平凡事物的价值。

全诗妙在借树写人:
1. 通过树的"无用",反衬出世俗价值观的局限
2. 用树被随意对待的遭遇,暗指怀才不遇的处境
3. 最后转折提出:真正的价值在于遇见懂得欣赏的人

诗人用日常所见的小树,写出了对人生价值的思考——不是所有事物都要"有用",有时候存在的意义就是成为风景的一部分,等待知音发现它的美。这种对平凡事物的关注和思考,正是古代文人诗的独特魅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