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辰岁九月一夜梦外舅天趣郑先生问幽冥之事但云海天月色秋茫茫觉而衍其语以寄哀情

外舅实天迈,神采冰玉相。明经擢巍科,气劘贾董场。

骅骝自超诣,鸾凤必高翔。辙环湖海间,著述成数囊。

弟子满京国,所至留馀芳。晔也樗栎材,谬选膺东床。

提撕感恩厚,取别亦已长。今夕复何夕,漏永犹未央。

分明入我梦,言笑如平常。载拜问所从,面诲辞慨慷。

海天既无际,月色秋茫茫。魂来波浪白,魂去云山苍。

音容遽相失,辗转何由忘。天地一蜾嬴,死生等行藏。

游魂乃其变,浩荡随飞扬。去来本无迹,暂寓无何乡。

情深自难已,揽衣涕泗滂。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梦中见到已故岳父(外舅)后写下的悼念之作,情感真挚动人。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一、人物形象:岳父是位光芒四射的学者
诗中用"神采冰玉相"形容岳父气质如冰清玉洁,像古代名臣贾谊、董仲舒那样才华横溢("气劘贾董场")。他科举高中("明经擢巍科"),骑着骏马般在文坛驰骋("骅骝自超诣"),门下学生遍布京城。这些比喻生动展现了一位德才兼备的儒者形象。

二、梦境与现实的交织
在秋夜漫长的更漏声中("漏永犹未央"),逝者突然入梦,音容笑貌宛如生前。当作者激动追问幽冥之事时,岳父只留下"海天月色秋茫茫"的朦胧回答。这个梦境场景充满电影感——魂来时白浪翻涌,魂去时青山苍茫("魂来波浪白,魂去云山苍"),暗示生死之间的神秘界限。

三、生死哲思与情感爆发
作者将人生比作蜾蠃(一种小蜂),认为生死如同昼夜交替般自然("死生等行藏")。但理性认知抵不过情感冲击,最后"揽衣涕泗滂"的痛哭场景,让读者看到:即便明白生命如短暂停留的旅客("暂寓无何乡"),面对挚爱离世,依然会崩溃大哭。这种理性与情感的矛盾非常真实动人。

全诗最打动人心的,是那种"明明知道人死如灯灭,却还是忍不住痛哭"的复杂情感。作者用秋月、海天、云雾等意象营造出苍茫意境,将失去至亲的惘然与思念,化作了一幅凄美的水墨长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