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龙歌
四灵之长惟虬龙,虬龙变化故难同。
三茅福地群仙宅,灵物潜形在此中。
池内仙人驯扰得,至今隐现谁能测。
乘云蠢动独标奇,行雨嘉生皆荷力。
常人竞取暂从心,才出山楹兮无处寻。
中使勤求深有意,欲献明庭兮陈上瑞。
初献一龙朝魏阙,偶挹二龙离洞穴。
人心龙心若符契,一人一住何神异。
我睹真龙幸不惊,至诚祝龙龙好听。
但祈风雨年年顺,庶使仓箱处处盈。
三茅福地群仙宅,灵物潜形在此中。
池内仙人驯扰得,至今隐现谁能测。
乘云蠢动独标奇,行雨嘉生皆荷力。
常人竞取暂从心,才出山楹兮无处寻。
中使勤求深有意,欲献明庭兮陈上瑞。
初献一龙朝魏阙,偶挹二龙离洞穴。
人心龙心若符契,一人一住何神异。
我睹真龙幸不惊,至诚祝龙龙好听。
但祈风雨年年顺,庶使仓箱处处盈。
现代解析
这首《观龙歌》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龙的神秘力量和人们对它的敬畏与祈愿,核心思想是借龙的形象表达对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向往。
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理解:
1. 龙的神奇特性(前八句)
诗人说龙是四大灵兽之首,能随意变化形态。它藏在三茅山这个神仙住的地方,连仙人都只能驯服它却摸不透它的行踪。这里用"池内仙人驯扰得"这种生活化的比喻,说仙人像养宠物一样照顾龙,但龙依然神出鬼没,强调龙不受拘束的天性。
2. 人与龙的互动(中间八句)
普通人想抓龙满足私欲,龙刚出山就消失不见;而朝廷使者诚心寻找,龙就主动现身。这里用对比手法说明:只有真诚的动机才能获得神龙回应。"人心龙心若符契"这句最妙,把龙比作会读心术的智者,能分辨人的善恶意图。
3. 诗人的祈愿(最后四句)
诗人亲眼见到龙却不害怕,反而像朋友般对它许愿:不求个人富贵,只求年年风调雨顺,家家粮仓满溢。这种朴实的心愿,把高高在上的龙拉回到人间,成为造福百姓的守护者。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诗人对龙的独特理解:龙不是冰冷的图腾,而是能听懂人话、明辨是非的灵性存在。诗中"乘云蠢动""行雨嘉生"等描写,把抽象的自然力量拟人化,让读者感受到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处。最后落脚到民生福祉,使神话传说有了温暖的人间烟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