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止维那作丐

常思止禅者,返本如婴儿。
一念万年去,春秋都不知。
斫倒寒岩无影树,回头焰里再抽枝。
春老别吾入郦去,缘生会有归山咦。
净榻相看坐,清风起四维。

现代解析

这首诗《送止维那作丐》通过描绘止禅者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禅宗修行的理解和对生命本质的思考。下面我将尝试用现代语言来解读这首诗:

首先,诗中的“常思止禅者”指的是一个经常思考禅宗道理的人。他追求的是返璞归真,回到最原始、最简单的生活状态,就像婴儿一样纯真无邪。

接下来,“一念万年去”意味着一个人只要心中有所执着,哪怕是一瞬间的念头,也足以影响他一生的走向。这种观念强调了放下和超脱的重要性。

“春秋都不知”表达了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淡然态度。在禅宗中,人们常常认为一切皆为因果循环,因此不必过于在意时间的长短。

“斫倒寒岩无影树,回头焰里再抽枝”描述了止禅者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不拔。砍掉阻碍他的障碍(寒岩)后,他还能重新站起来,继续前行。这象征着无论遭遇何种困难,都有力量克服并继续成长。

“春老别吾入郦去,缘生会有归山咦”反映了止禅者对自然的欣赏以及与世隔绝的生活方式。春天过去,他选择离开喧嚣的地方,寻找更宁静的环境。这里的“缘生”可能指的是佛教中的因果律,即一切事物都有其因缘和结果,而“归山咦”则表示回归自然,寻找内心的平静。

最后,“净榻相看坐,清风起四维”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画面,止禅者与朋友坐在干净的床上,周围是清新的风,这反映了他内心世界的平和与纯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止禅者生活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哲学。它鼓励人们放下执念,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

释子淳

释子淳(?~一一一九),俗姓贾,剑门(今四川剑阁县北)人。幼出家大安寺,弱冠为僧。初参玉泉芳禅师,次扣大沩真如之室,后彻證于芙蓉道楷禅师。住邓州丹霞。为青原下十二世,芙蓉道楷禅师法嗣。徽宗宣和元年卒。《嘉泰普灯录》卷五、《五灯会元》卷一四有传。今录诗二百一十首,编为二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