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夜晚渡湘江的生动画面,充满了江湖气息和生活情趣。
诗中的主角是一个赶路的旅人,为了赶时间("贪利涉")选择在夜里渡江。黑夜中的湘江显得神秘而幽深,但诗人通过嗅觉和听觉为我们展现了夜晚江上的独特魅力——他闻到杜若草的芬芳("露气闻芳杜"),听到采莲女的歌声("歌声识采莲")。
江上的生活场景也很生动:船夫举着火把靠岸("榜人投岸火"),渔民在雾气笼罩的潭边过夜("渔子宿潭烟")。这些细节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江上夜晚的热闹与宁静并存的氛围。
最后两句最有意思,同行的旅伴互相询问:"浔阳在哪个方向啊?"("浔阳何处边")这个简单的问题,既表现了旅人的迷茫,又暗示了旅途的漫长,让整首诗在平淡中透露出一种淡淡的羁旅愁绪。
整首诗就像一幅水墨画,用简单的笔触勾勒出夜晚江上的景致和人物,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让人感受到真实的生活气息和旅途中的微妙心境。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