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和朋友陈道原一起去拜访一位叫象之的高人时的感受。整首诗传递出一种超脱世俗、心灵相通的意境。
前两句写天气炎热让人疲倦,停下马车后顿时感到清爽自在。这里用"潇洒"二字,生动表现出脱离尘世烦扰后的轻松感。
中间四句最有意思:竹林随风摇曳像是在欢迎客人,青翠欲滴的绿色仿佛要流淌出来。诗人说他和象之先生虽然之前没有约定,但心灵早已相通,这种默契不需要外在的客套。这里"神交"二字点出了知音相遇时那种无需言语的默契。
最后两句升华主题:在这幽深的天地之间,谁才是真正懂得"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人呢?诗人用反问的方式,让读者思考什么才是最高境界的交流。
全诗妙在把一次普通的拜访写得如此空灵脱俗。没有直接描写见面场景,而是通过环境烘托和内心感受,展现了一种超越言语的精神共鸣。特别是"翠色欲倾写"的描写,把静态的竹林写得充满动感,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韩维
韩维(1017年~1098年),字持国,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韩亿子,与韩绛、韩缜等为兄弟。以父荫为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为淮阳郡王府记室参军。英宗即位,召为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台司。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因与王安石议论不合,出知襄州,改许州,历河阳,复知许州。哲宗即位,召为门下侍郎,一年馀出知邓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二年(1095年)定为元祐党人,再次贬谪。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阳郡公,定名为《南阳集》(《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宋史》卷三一五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