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维摩赞》用极简的文字勾勒出一个耐人寻味的禅意场景:
1. 空间意象:前两句用"环堵室,十笏地"描绘出狭小简陋的禅房("笏"是古代官员上朝拿的板子,十笏形容房间只有十块板子拼起来那么小),这种逼仄环境反而突显出修行者不受外物束缚的境界。
2. 人物刻画:后两句突然转向维摩诘这位著名居士,"病在者里"表面说他在小屋里生病,实际暗含深意——维摩诘曾以"病"为喻向文殊菩萨阐述佛法,这里的"病"是指用反常方式点化众生的智慧。
3. 反差艺术:全诗通过物质空间的狭小(实)与精神境界的广阔(虚)形成强烈对比,用"咄哉"这个感叹词制造戏剧性,仿佛突然揭晓谜底:真正的修行不在豪华殿堂,而在这方寸之间的觉悟中。
4. 现代启示:诗歌提醒我们,心灵的解脱不需要外在条件,就像现代人常说的"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维摩诘的"病"恰恰是看破表象的清醒。
释大观
释大观,字物初,号慈云,俗姓陆,鄞县横溪(今浙江宁波)人。参北涧居简于净慈寺,悟旨,典文翰,声称籍甚。理宗淳祐元年(一二四一)住临安府法相禅院,历住安吉州显慈禅寺、绍兴府象田兴教禅院、庆元府智门禅寺、大慈名山教忠报国禅寺。景定四年(一二六三)入住庆元府阿育王山广利禅寺,卒葬寺西庵。有元德溥等编《物初大观禅师语录》一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净慈寺志》卷一○《法嗣》。释大观诗,以辑自《语录》的偈颂及其中单编的诗编为一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