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萼红(丁卯至癸酉(一九二七至一九三三))
绕长堤,正东风孕絮,缥缈绿初齐。
逝水情怀,浮云世味,芳序回首凄迷。
恨弹指,仙昙分短,剩此际和泪忆牵衣。
落日孤村,伶俜三尺,碧草天涯。
多少哀蝉心事,问青山无语,祗是莺啼。
唤客疏钟,催程薄瞑,湖上灯火船归。
揽双鬓星星碎影。
甚轻魂不共纸灰飞。
一夜空阶细雨,还梦棠梨。
逝水情怀,浮云世味,芳序回首凄迷。
恨弹指,仙昙分短,剩此际和泪忆牵衣。
落日孤村,伶俜三尺,碧草天涯。
多少哀蝉心事,问青山无语,祗是莺啼。
唤客疏钟,催程薄瞑,湖上灯火船归。
揽双鬓星星碎影。
甚轻魂不共纸灰飞。
一夜空阶细雨,还梦棠梨。
现代解析
这首词写于1927至1933年间,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作者对逝去时光的感伤与无奈。
上阕以春日长堤为背景,用"东风孕絮""绿初齐"描绘出春意萌动的画面。但随后笔锋一转,用"逝水""浮云"比喻人生无常,透露出对往事的迷茫与哀愁。"落日孤村""伶俜三尺"等意象,更强化了孤独凄凉之感。
下阕进一步深化哀思。"哀蝉心事"暗示内心苦闷,"青山无语"则凸显孤独无助。词中"疏钟""薄瞑""灯火"等意象,营造出黄昏时分的寂寥氛围。最后以"细雨""梦棠梨"作结,将现实与梦境交织,余韵悠长。
全词最大的特点是情景交融。作者将春日美景与内心哀愁形成鲜明对比,用细腻的笔触描绘景物,又通过这些景物传递深沉情感。语言虽含蓄委婉,但情感真挚动人,让读者能感受到时光流逝带来的怅惘与对往事的追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