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鸟儿的生存困境,隐喻人在世间的艰难处境,语言平实却充满哲理。
前四句写小鸟的脆弱:像杨树叶一样单薄的生命,只能挤在鸡翅膀下取暖。明知自己羽毛稀薄,难以抵挡风雪,却依然努力生存。这里用"鸡翼间"的细节,生动展现弱者的无奈与坚韧。
后四句升华主题:小鸟依附鸡群只为取暖,并非要攀附权贵("学附攀")。比起被猛禽(鹘)抓住的恐惧,这种生存方式虽卑微却安全。诗人借柳宗元《鹘说》的典故,暗示宁可卑微求生,也不愿在强权压迫下担惊受怕。
全诗通过"鸟"的意象,道出普通人在世间的生存智慧:保持尊严的妥协,胜过危险的抗争。就像现代人常说"退一步海阔天空",诗人用鸟儿的选择,告诉我们有时候看似卑微的生存方式,反而是保全自我的智慧之举。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