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高楼独处时的复杂心境,既有对时光飞逝的焦虑,也有对远方故人的思念,最终以豁达的姿态寻求心灵解脱。
开篇用"骎骎"形容快马奔驰,暗喻时间流逝之快,听着悲伤的流水声更添愁绪。诗人独自登上寂静的高楼,弹奏着素琴排遣寂寞。这里通过快马、悲泉、高楼、琴声四个意象,营造出孤独焦虑的氛围。
中间四句写视线受阻的郁闷:风吹不动远方的河流(暗指思念难以传达),尘土隔开了南北两地(暗示与故人天各一方)。想极目远眺却视线模糊,只能沉浸在怀念中不能自拔。这里用地理阻隔象征情感障碍,很形象。
最后诗人突然想通:白云永远望不到尽头,干坐着只会虚度光阴。与其把感情憋在心里,不如大声吟诵《归去来辞》寻求解脱。这个转折很妙,从忧郁纠结突然转向洒脱,展现了文人典型的自我开解方式。
全诗最动人的是那种真实的人生体验:我们都会在某个时刻感到孤独焦虑,为时空阻隔而苦恼,但最终需要学会自我宽慰。诗人用琴声、白云这些雅致的意象,把这种普遍情感表达得既优美又富有哲理。
黄景仁
黄景仁(1749~1783),清代诗人。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