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简单自然的比喻,道出了人在命运面前的渺小与无奈。
前四句像一组电影镜头:人活在天地间,就像一粒灰尘落在柔弱的小草上。大风一吹,小草剧烈摇晃,灰尘根本无法掌控自己的去向。这里用灰尘和小草的关系,生动表现了人在命运风暴中的无力感。
中间四句进一步展开这个主题:世间万物都在寻找依靠,但当变故突然来临(就像深谷里藏着的船突然漂走,像飞鸟从眼前掠过),谁又能靠小聪明躲过呢?"藏舟移"这个意象特别巧妙,暗指看似稳固的事物也会突然改变。
最后两句是诗人的感叹:既然人生如此无常,何必还要费心钻营?不如放下执念,顺其自然。这里的"枯槁"不是消极,而是看透世事后的豁达。
全诗的魅力在于用日常可见的景象(草、风、灰尘、飞鸟),说出了每个人都体验过的无力感。它提醒我们:承认自己的渺小不是软弱,而是一种清醒的生活智慧。在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保持简单平和的心态,或许才是最聪明的活法。
黄景仁
黄景仁(1749~1783),清代诗人。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