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帘山天湖
翠帘高凌天,峰麓旷且平。
何年此蟠龙,遂成秋水泓。
呼吸纳元气,溟濛变阴晴。
云雷地中起,日月波上生。
上有空僧巢,岩栖炼神形。
寥寥水月观,洞见心胸明。
我昔凌天梯,恍若登赤城。
浮杯动松影,发笑回天声。
从兹便高举,永极云霞情。
何年此蟠龙,遂成秋水泓。
呼吸纳元气,溟濛变阴晴。
云雷地中起,日月波上生。
上有空僧巢,岩栖炼神形。
寥寥水月观,洞见心胸明。
我昔凌天梯,恍若登赤城。
浮杯动松影,发笑回天声。
从兹便高举,永极云霞情。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高耸入云的山峰和山顶的天湖,充满了奇幻色彩和超脱尘世的意境。
开头四句勾勒出山峰的雄伟景象——翠绿的山峰像帘幕一样高耸入云,山脚下却意外地平坦开阔。诗人不禁想象:不知何年何月,这里盘踞着一条巨龙,最终化作了这一汪秋日湖水。
接下来四句用夸张的手法描写天湖的神奇:湖水仿佛能呼吸天地灵气,湖面阴晴变化莫测。云雷似乎是从湖底升起,日月都像是在水波上诞生。这些描写赋予了天湖神秘莫测的特质。
随后四句转向人文景观:山顶有僧人隐居的巢穴,他们在岩洞中修炼身心。在空旷的湖边观想水中月影,能让人的心境变得澄明通透。
最后六句是诗人的亲身经历:他曾经攀登天梯般的山路,恍如登上了仙境。在松影摇曳间饮酒谈笑,笑声回荡天际。从此他便向往着永远生活在这样超凡脱俗的云霞仙境中。
全诗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将自然景观与神话想象融为一体,表达了诗人对超然物外、与天地同游的理想境界的向往。诗中"呼吸元气"、"云雷地起"等意象既夸张又生动,让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神秘魅力。
林鸿
明福建福清人,字子羽。洪武初以人才荐,授将乐县学训导,官至礼部员外郎。性落拓不善仕,年未四十自免归。工诗,为闽中十才子之首。有《鸣盛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