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作者看到一幅画后的感想,主题围绕“荔枝”展开,充满生活趣味和地域文化的对比。
开头两句是回忆和现实的对比:作者说自己吃过南海荔枝,现在看到画里两只黄鹂在抢吃剩下的荔枝。这里用“夺残一”生动表现了鸟儿争食的活泼画面,也暗示荔枝的美味连鸟儿都忍不住争夺。
中间四句提到画家身份和荔枝的产地:画家是西北人(陇西),却能画出南方风物(荔枝),这让作者感到惊讶。接着作者感叹:听说南海荔枝更好吃,但自己没尝过;画里的鸟儿抢的荔枝,到底是海南产还是福建产的呢?这种好奇带着幽默感,也透露出对荔枝品质的细致关注。
全诗亮点在于:
1. 用日常小事(吃荔枝、看画)展现生活情趣,鸟儿抢荔枝的细节让画面活了起来。
2. 通过西北画家画南方水果的对比,暗赞画技高超。
3. 结尾的疑问既真实又俏皮,普通人看到好吃的东西也会纠结产地,这种接地气的思考让诗更有共鸣。
本质上,这是首充满烟火气的诗,没有大道理,只是把看画时“嘴馋”“好奇”“觉得有趣”的心情自然记录下来,反而让读者感受到平凡生活的可爱。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等别号。中国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军事家。民间也普遍流传他的故事传说,关于他年轻时如何聪明,后来如何捉弄官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