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文人雅士在自家小院中悠然自得的生活场景,通过细腻的观察展现出淡泊宁静的心境。
开篇"盘薄意无穷"用煮茶的意象,暗示生活虽简朴却意趣绵长。"一亩宫"形容自己蜗居的小天地虽小,却足够修身养性。这两句奠定了全诗安贫乐道的基调。
中间四句是诗眼:诗人听见竹叶沙沙就知道刚下过雨,看见花枝摇曳就察觉微风吹过。这种对自然的敏锐感知,说明他完全沉浸在当下。他把写诗当作画画般闲适,常常思考"色即是空"的佛理,体现超脱物欲的人生态度。
最后两句用王维(摩诘)作比:虽然身体可能抱恙,但精神世界却通透豁达。这里的"神通"不是指法术,而是形容心灵达到的澄明境界。
全诗妙在将日常生活细节与深刻哲理自然融合:竹雨微风是实景,"诗如画""色是空"是心境,最后以病中悟道收尾,展现了中国文人"小中见大"的智慧——方寸之地可容天地,寻常事物皆含至理。
苏泂
苏泂(一一七○~?)(与赵师秀同龄,生年参《文学遗产》一九八三年四期《赵师秀生年小考》),字召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颂四世孙。生平事迹史籍失载,从本集诗篇可知,早年随祖师德宦游成都,曾任过短期朝官,在荆湖、金陵等地作幕宾,身经宁宗开禧初的北征。曾从陆游学诗,与当时著名诗人辛弃疾、刘过、王楠、赵师秀、姜夔等多有唱和。卒年七十馀。有《泠然斋集》十二卷、《泠然斋诗馀》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二一),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泠然斋诗集》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