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游卧佛寺七首 其三

我来寻眺听,慈眼自朦胧。
顿觉见闻寂,真教色相空。
虚窗通远翠,高树下秋风。
心境浑无著,悠然念始终。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卧佛寺静心感悟的体验,语言清新自然,充满禅意。

前两句写诗人来到寺庙寻求内心的宁静。他看到佛像慈悲朦胧的眼睛,暗示佛的智慧超越凡俗的肉眼所见。接着诗人感受到一种超脱的境界——外界的喧嚣都沉寂下来,世俗的形色也都归于空无。这里的"色相"指一切有形的事物,"空"是佛教核心思想,指万物本质都是虚幻的。

五六句写景:敞开的窗户将远处的青山引入眼帘,高大的树木在秋风中摇曳。这些景物描写看似平常,实则暗含禅机——"虚窗"暗示心灵的空明,"高树"象征超脱的境界。

最后两句点明主旨:诗人的心境完全超脱,不再执着于任何事物,只是悠然思考着生命从开始到终结的本质。这种思考不是刻意的,而是自然产生的觉悟。

全诗通过寺庙景物引发对生命本质的思考,展现了物我两忘的禅悟境界。诗人用朴素的语言,把深刻的佛理融入日常所见,让读者在平淡中感受到超脱的智慧。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