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历经沧桑的古亭——礼斗亭,以及它周围的景象。诗人通过眼前的景物,抒发了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
前两句写亭子周围的景色:清澈的池水映照着树木的倒影,白天寂静的走廊让人联想到仙人漫步的场景。这里用"浴仙池"和"长生桂"暗示这里曾是超凡脱俗之地。
中间四句转入对历史的思考:亭子见证了无数过客,就像一盘散尽的棋局;山间的云雾在雨后显得格外清淡。尽管尘世纷扰,这座孤亭依然屹立,经历了无数战火和劫难。
最后两句用"华表鹤归"的典故(传说中仙人化鹤归来),表达物是人非的伤感:就算仙人归来,也会为眼前这座半毁的城池落泪。整首诗通过一座古亭的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深刻感悟,既有对往昔的怀念,也有对现实的叹息。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